至善方休,前路大光

作者:人文与传播学院 陆文杉撰稿:摄影:人文与传播学院 易欣编辑:传媒中心 甘丽红2020-01-09点击数:263


  高中的时候我总在想,高三过后要拥有一个红色的夏天,我要不负这最后一届蝉鸣的夏天。
 
  以前为了应付高考,总要背些少年壮志、豪气干云的句子,现在我竟浑都忘了。只有一句“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我一直记着。我还能想起当时站在落满晨光的教室走廊一遍遍念这句话的十七岁的自己。
 
  然而我的高考并没有遂人心愿。随着做了五分钟的数学第一道选择题和我算到手抖的维纳斯身高一起雪崩的是我剩下的所有科目。于是我收获了这个夏天最多的安慰和鼓励。
 
  “没希望了吧”“你失望了吧”,这两种情绪像两条“藤蔓”死死缠着我。我设想的美好未来,笔不辍耕写写画画,三五好友读书摘句在当时全部幻化成泡影。“一个二十几岁没有工作的年轻人多半会把自己想象成作家。”这是对我最大的概括和评价。梦想、汗水、坚持,当时我心里想:可惜我不配。
 
  最后,我背着行囊来到这里,接下来“嘉”让我明白:其实我也可以配。
 
  某天军训休课我坐在草地上,看晚上七点多轻紫色的天空、夏夜里偶尔的闪电、路两边的常绿乔木。少年人席地而坐,笑声和风声相互裹挟。女孩子明媚的笑脸就是夏夜里的太阳。我有一瞬间恍惚,像来到了高三老师问“你想要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时自己构建的那个幻境里。后来,我回到寝室,带着兴奋告诉旧友:“我又活了,我在这里有归属感,这里跟我想要的一样浪漫。”我提前结束的夏天似乎又往回走了一小步。我拼命抓住这一点希望,拖着夏天的小尾巴往回拽。
 
  这一次我没有被骗,学校她真的就是家。
 
  不外向也是可以的,没有太强的社交能力也是值得被喜欢的。“不用刻意地改变你自己。”职业生涯课的老师第一个举着火把来,成为我深海里的普罗米修斯。一点点火光亮起来。被写作老师认可的小诗、上课获得奖励的明信片、大学生新闻社和人文与传播学院宣传中心传来的“欢迎加入”的消息……如果我是一艘把自己沉没深海的大船,那么,这些旁人眼里的微不足道,每一项都是把我往外拖拽的力量。我真的急需、急需、急需被认可,需要外界给我一点点勇气,再拖我一把。所幸,有人在帮助我,即使他们本身可能并不知情。
 
  我打开自己,才能见识世界风物辽阔。成绩会分三六九等,可是人不会。我开始在夏天成堆的安慰中找寻一些激励、一点温暖。我想起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爸爸捧着它停在我眼前。虽然距离太近我什么都看不清,但是听得到他的声音。他说:“止于至善,你们的校训。我希望它也能成为你日后生活的座右铭。你有把握成为学校里最优秀的那一个吗?”我没有。
 
  于是我把“止于至善”记在心里。早晨六点多阳光会照进南区食堂,图书馆书架上有99%我没看过的书,身边多的是比我优秀百倍的人……虽然我并不能成为最好的一个,也做不到事事尽善,但是这四个字与离家时爸爸拍拍我的肩膀留下的分量一样重。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我即刻出发,至善方休,扬帆济海,前路大光。
 
  (注:文章略有改动,原标题为《大光》。本文获“新时代 梦想‘嘉’”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019年征文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