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月亮桥上看风景——一个“嘉园”记者的自述

作者: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余依凡撰稿:摄影:资料图/康昌培编辑:传媒中心 陈巧恩2020-01-17点击数:257


 
引言
 
  也许四年的时间里,曾无数次走过月亮桥,清晨、晌午、傍晚、午夜……
 
  纵然有时间和季节的交替,有熙攘人潮的涌来与退去,但,我心依旧。
 
一、“小白”记者初长成
 
  ——“要说唯一的遗憾是什么,我想可能就是将‘小巨蛋’不同视角绚烂的灯光永远留在了摄像机和稿件里,却从未有机会当一回真正的观众,在现场随着音乐挥舞荧光棒。”
 
  我大概永远也不会忘记2016年10月26日,这一天是我“嘉园”记者身份的开始,第一次任务是“王院长与2016级新生对话会”报道。
 
  同样作为新生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院长对于校训的解读——他希望同学们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在人生的路上,不断地去完善自己。
 
  在“嘉园”记者这条路上,我也始终以“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激励自己不断前行。从“小白”记者到能够独立担当任务;从第一次写稿、第一次拍片剪片,再到精益求精、追求更好更快……这一路,我一次又一次蜕变,我见证了这所不一样的大学在最美的年华里的一次又一次蜕变。
 
  我很庆幸,当年能义无反顾地填下那张大学生新闻社的报名表,成为一名校园记者。要说唯一的遗憾是什么,我想可能就是将“小巨蛋”不同视角绚烂的灯光永远留在了摄像机和稿件里,却从未有机会当一回真正的观众,在现场随着音乐挥舞着荧光棒。
 
  但是,我并不后悔!
 
二、从天空看“嘉园”
 
  ——“当原本以为已经看到了全世界,却在飞行时找寻到更多未知世界里的美好——充满了惊喜。”
 
  要是您问我,在担当校园记者的经历中有哪些难忘的画面?我想,通过独特的天空视角看“嘉园”,应该能算作其中一个。有幸接触到无人机飞行的技能,并与身边许多优秀的爱好者交流学习,这给了我从天空看“嘉园”的启发。
 
  因此,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无论是新生军训拉练,还是在“小巨蛋”的晚会,又或者是其他活动,当我参与航拍,从天空看“嘉园”时,它所带给我不一样的视角,如同给眼睛插上了一双翅膀,让我不断地前行、不断发现。
 
  无人机从主楼群楼顶划过时,如在穹顶行走一般,我感受到嘉庚式建筑群深邃的内涵;无人机“载”我俯瞰栖霞湖畔,微风拂柳、凌波荡漾;领略艳阳下的田径场以及同学们挥洒着汗水走出整齐划一的队列;凝视傍晚的理工大楼、生化大楼,多少明灯照亮前行的方向;看见光彩夺目、熠熠生辉的水上音乐广场——“小巨蛋”,青春被音乐点燃;看见“三七”女生节时的凌云楼,如明珠一样闪耀……
 
  原本以为已经看到了全世界的我,却在飞行时找寻到更多未知世界里的美好——绚烂而又充满惊喜。
 
三、同为“嘉”人,一起成长
 
  ——“既是见证者,更是亲历者”。
 
  作为一名“嘉园”记者,我也因为各类活动或是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采访过许许多多有趣的人。他们有的初到“嘉园”,被美丽的风景所吸引,决心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有的热衷于公益活动,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在公益的路上,并以身作则,号召更多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之中;有的从这里潇洒地走向世界,希望趁自己年轻,在广阔的世界里丰富见识,扩展视野和思维。
 
  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着在这个时代里,受这所不一样的大学影响而形成的特质。在我看来,“嘉”人身上的这种“有趣”,有自己的个性,是始终积极向上的一种热爱,是独立自由、饱满而丰盛的。他们不会因为时间和岁月的流逝,消磨自己对于所坚守的初心的热爱,而是矢志不渝地在他们前行的路上,描绘一个个嘉庚人精彩绝伦的故事。
 
  采访得越多,我越感受到这种“有趣”的魅力,润物无声,影响着我、改变着我,也让我走进他们的队伍当中。我既是一个个故事的见证者,一次次跨越发展的亲历者,更是属于我自己故事的造就者。
 
结束语
 
  纵然时光易逝,但岁月留下的美好如同主楼前伫立先生铜像一般,永远留在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记忆之中。当漫长的时光过后,再一次站在月亮桥上回首眺望时,我不禁感叹:任凭时光荏苒,这边,风景依旧独好!
 
  (注:文章略有改动。本文获“新时代•梦想‘嘉’”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019年征文大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