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塑造品牌、提升公众形象,是学院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宣传工作中,该如何通过媒体塑造公众形象?昨日,《海西晨报》总编、社长黄毓斌来到我院,与各院系、部门宣传工作负责人面对面交流,为我院宣传工作“把脉”支招。
支招一:利用媒体向公众展示最好的形象
黄毓斌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树立公众形象面临的挑战。他以厦门PX事件为例指出,真实的形象、媒体上的形象、公众眼中的形象并不是一致的,三者之间重叠的仅是一小部分。他特别强调,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真实的形象、公众眼中的形象往往处于左右相对的两个极端,而媒体上的形象则在二者中间进行调和。
“我们所塑造的形象与我们想要塑造的形象永远是有差别的,要改变受众眼中的形象很难,但并不是做不到。”针对嘉庚学院的具体情况,黄毓斌说,“嘉庚学院在宣传工作中,应该抓住最好的那一面,通过各种媒体将这一面展示给公众。”
支招二:长期形象塑造+关键节点塑造
在树立公众形象过程中,宣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才能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黄毓斌通过分享自身参与厦门首届国际马拉松赛这一城市营销案例的经历,向大家传授了媒体营销的秘诀:顺势而为,趁势而上。
厦门首届国际马拉松从提出议案到举办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并成功招商1400多万。现在,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马拉松赛事之一。通过这一赛事,厦门成功打造了精致、温馨、小家碧玉的城市形象。黄毓斌说:“当时,厦门老百姓迫切需要一个大事件、一个节庆,以此改变公众对厦门的形象。而马拉松的举办正契合了当时的这种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媒体顺势而为、趁势而上,就成功打造了这一城市营销的经典案例。”
在为我院宣传工作“把脉”支招时,黄毓斌说:“嘉庚学院有着清晰的形象定位,在校方、学生、校友、家长、社会各界的努力下,通过长期的形象塑造,目前已经树立了一个年轻、美丽、充满活力的形象,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加强关键节点塑造,顺势而为,趁势而上。”他同时强调,长期形象塑造需要坚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嘉庚学院以‘嘉庚’命名,就已经继承了嘉庚精神以及厦大的优良传统,一定要坚持这些传统文化特色,并把它们发扬光大”。
支招三:抓住危机处理这一机遇
在塑造公共形象中,危机事件是一把双刃剑,高校该如何应对危机,扭“危”为“安”,将危机事件变为提升公众形象的一个机遇?黄毓斌通过解析厦门brt纵火事件向大家传授了危机公关处理的5大原则:速度第一、真诚沟通、系统运行、承担责任、权威证实。
在面对危机时,黄毓斌强调在制订危机应对的预案时要考虑到媒体因素,“嘉庚学院内部要建立危机公关机制和流程,相关工作负责人要懂得如何与媒体打交道,这在危机处理中非常重要。”黄毓斌说。
在交流中,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张银平、传媒中心戴海蛟、党群工作部赵留鹏、学工部王协就招生季如何做好关键节点宣传、如何纠正公众形象中的偏差、如何更有效地传播事实新闻、厦门报业在新媒体时代发展现状如何等问题与黄毓斌进行了交流。
“传媒中心希望通过组织业界资深人士与宣传工作负责人交流,开阔宣传工作负责人的视野,让大家对宣传工作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与了解,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院公众形象塑造的事业中来。”传媒中心主任彭欢说,“黄毓斌总编的经验分享太精彩了。相信通过这次的分享,宣传工作负责人会对自己的身份有一个重新的思考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