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最热

要想写“活”一个人,这6个“坑”请先避开

作者:撰稿:学生新闻社 陈薇 王艺涵 傅伊可摄影:学生新闻社 林江沣编辑:2023-04-04点击数:11

  “你写一个人,Ta的故事(事迹)如果不能引发读者思考,那么,这个报道就只是信息,传播效果要大打折扣的。”3月29日,在主楼群2号楼107教室,人文与传播学院高级讲师黄洪波为全校从事及爱好新闻报道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专题讲座。他认为,校园典型人物的写作,更应该顺应Z世代网生群体的情感体验和文化需求,破除典型报道的写作范式,多挖掘平时不被关注的小角色、小人物;多选取侧面、个性特质和群体特征;用故事化叙事代替成就式叙事、概括式叙事,立意上不刻意塑造,不任性拨高。
 
  如何写“活”一个人?黄洪波提出,先避开人物写作路上的6个“坑”。它们分别是缺乏深度和细节、缺乏客观性和平衡性、缺乏个性化和独特性、缺乏跨学科视野、缺乏互动和反思,以及语言晦涩。以“缺乏深度和细节”为例,所谓“深度”和“细节”来自媒体人对被报道人物内心世界、情感体验、社会影响的挖掘和描述,“我们写张三,说他是个著名音乐家,获得许多重量级奖项……这些只是基本信息和成就的简单介绍,读者很难对张三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黄洪波说,张三从哪里获取灵感?他的音乐风格如何形成?他是如何成为一位音乐家的?他的音乐生涯中遇到哪些困难和挑战?他的音乐创作受到哪些音乐家的影响?他如何影响了其他音乐家……以上每一条都需要媒体人深入了解、细致挖掘。
 
  除了“避坑”,还要“开路”。如何深挖一个故事?黄洪波提供了四条路径,即多源采访、背景调查、观察细节和深度分析。与被报道人物进行深入的采访是了解其内心世界、生活细节和背景影响的重要手段。“在采访中,记者需要注意提问的技巧,逐步引导被采访者透露更多信息。同时,记者还可以通过观察被采访者的言谈举止和身体语言等细节,了解其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想法。”在“多源采访”的具体讲解中,黄洪波说,围绕被报道人物,对其身边人、周边事物进行采访也是丰富素材的有效途径。
 
  “每一个任务都是一个很值得珍惜的机会,它可以带领我们去探索不同领域。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选题时,身为校园记者,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去克服自己不喜欢的心理。也许,通过这个选题、这次任务,你会打破自己原本的固定思维。渐渐地,可能把不感兴趣的领域也转化成了喜欢的一部分。”在讲座的尾声,黄洪波开放问答,与在场的校园媒体人真诚交流,谈理想情怀,聊技巧与能力锻炼。

  “收获很大!特别是黄老师讲的那些关于故事挖掘的诀窍。”人文与传播学院学生杨艾利说,这场讲座让她对人物采访有了新的认识。
 
  据悉,该讲座为2023校园媒体人进阶计划系列讲座之一。为增强我校学生记者新闻素养,提升各单位宣传人员业务能力,建设全媒体人才队伍,校党委宣传部、传媒中心启动年度校园媒体人进阶计划。截至目前,该计划已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多场专业讲座培训,覆盖新闻采写、摄影、视频、Vlog、新媒体运营、视觉设计等。
 
[编辑:陈巧恩]
[校对: 甘丽红 樊雨昕]
[审核: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