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最热

这场讲座有“味儿”——黄洪波:写人物稿就像“剥洋葱”

作者:学生新闻社 黄祎祯 邱云辉撰稿:摄影:传媒中心 朱鲜艳编辑:传媒中心 陈巧恩2021-11-19点击数:95


  剥过洋葱吗?一层一层地想要剥出它的心,期间会辣眼睛,会流泪,但最后,你发现,洋葱没有心。或者说,你剥不出心的。
 
  11月16日,人文与传播学院高级讲师黄洪波为全校从事及爱好新闻报道的师生们带来一场足够“刺激”的讲座,《如何写好人物稿》。他说,写人物稿就像剥洋葱,无限靠近(一个人),又永远到不了(一个人真正的内心);让人心动,甚至催人泪下,但无法抵达,“采写人物,就是这么美,迷人的缺憾之美。”
 
  据悉,该讲座为2021校园媒体人进阶计划系列讲座之一。为增强我校学生记者新闻素养,提升各单位宣传人员业务能力,建设全媒体人才队伍,校党委宣传部、传媒中心启动2021校园媒体人进阶计划。截至目前,该计划已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十余场专业讲座培训,覆盖新闻采写、摄影、视频、Vlog、新媒体运营、视觉设计等。
 

 
  “基础才是最核心的。”讲座开场,黄洪波强调,唯有牢牢把握住采访和写作的基本功,才能真正静下心来感受文字之美,体会采访的乐趣。
 
  拥有一定的采访、写作基础后,怎么“剥”好“人物稿”这颗“洋葱”?从采访说起,黄洪波为大家提炼了“四字诀”——场、问、看、听。“场”指的是选取符合话题、人物、背景等元素的采访场地,“比如,采访一位老师,他的课堂不能不去吧?”他说。“问”,问什么,怎么问?除了闭合式提问和开放式提问两种常用方式之外,黄洪波推荐一个提问思路,即调查式地,从已知项出发,去探索未知项。
 
  另外,“看”和“听”,讲究的是“提问”之外的现场感知力与觉知力。“被采访者的动作、表情、衣着、弦外之音;环境中的氛围……都是很有希望让读者‘辣眼睛’(指感动、心动,甚至流泪)的细节。”黄洪波通过“肢解”、剖析多篇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人物报道引导大家感受个性、侧面、细节的魅力。
 
  完成采访之后,怎么写一篇人物报道?黄洪波推荐三种行文结构。“最常见的是按照时间顺序,按照故事的开始、行进、高潮去开展,常用于现场感强烈的作品;第二种,片段式行文,即选择几个横断面去展示,常用于时效性不强,故事性较强的人物故事;第三种,华尔街日报体,常用于深度的群像报道。”黄洪波以中国青年报作品《“抠门儿”谢老太》、华尔街日报获奖报道《北京城市建设的幕后英雄》等为例,细致解读。
 
  “写人物就是写个性,突出人物的某个侧面(底色、特质)。”黄洪波认为,人物稿的采写追求细节,应善于把人物置放到特殊场景去体现,善于选取某个侧面或者意象、场合,重点突破式地写。何为“写”,可否具体?“陈述、描写、和被采访对象之间的对话,用这三种方式来交叉完成。”黄洪波说。
 
  “我的专业是金融学,这次人物报道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学习采访让我更懂得倾听,而练习写作将引领我成为一个好的梳理者。”会计与金融学院的李鑫煜在讲座之后有感而发,他说,倾听与梳理,是任何行业都需要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走上我校讲台之前,黄洪波坚守新闻一线20多年,从区域性都市媒体到全国性财经媒体,从记者、编辑再到新闻报道指挥者,积累了丰富的新闻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