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工作动态  动态

避坑、破冰、观察!走好这几步,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

作者:撰稿:学生新闻社 叶诗芸 林恩欣 林鹏程摄影:学生新闻社 张含琪编辑:2024-03-28点击数:10


  在采访中,如何巧妙破冰,开启与受访者的心灵对话?如何深入挖掘人物亮点,写活人物报道?


  3月25日,针对校园记者们在日常采写中的这些疑惑,人文与传播学院教师黄洪波在主楼群2号楼110教室,带来了主题为“如何写活小人物”的讲座。



  黄洪波从人物报道写作的常见误区入手,并针对“罗列事迹而非表现个性、主题分散而非集中叙事、标签化写作而非故事化叙事、采访对象单一、充当传声筒”这些常见的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他阐述了写活人物报道的三大要点:“一是报道内容要有冲突性;二是人物形象要立体化;三是要增强代入感。”具体而言,要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关注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决策背后的动机,展现他们的成长和变化,要善于利用对比和反差,突出人物的特点,增强人物报道的冲突性;要摒弃脸谱化的写作方式,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去观察、采访人物,展现其真实、立体的一面;要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与人物产生共鸣。


  黄洪波以学校官方网站发布的人物报道稿件、新闻报道中的典型案例为引,从“写什么人、写什么、怎样采、怎样写”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人物报道的采写要点和技巧。


  “七分采、三分写”,黄洪波强调了巧妙破冰和受访者建立连结的重要性。“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富有同理心的开场白,能让受访者感受到采访者的诚意和尊重,从而更愿意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经历。这需要大家做好充分准备,要足够自信。”他表示,破冰并非简单的寒暄,而是要通过真诚的态度和恰当的提问,迅速拉近与受访者的心理距离。他还建议大家,每次投身于新闻采访之前,必须做足功课,充分了解人物的基本信息、成长经历、性格特点等,以便在采访中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问和挖掘;在采访过程中,要保持自信且不失谦逊,避免任性地打断对方,而是应该在恰当的时机进行追问,以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他还分享了在采访中的一些小技巧。比如,通过观察受访者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捕捉他们的情绪变化,从而调整采访策略;或者通过分享一些共同的兴趣和经历,与受访者建立情感共鸣。

  在谈到如何写活人物稿时,黄洪波老师表示,写人物就是写个性,要突出人物的某个侧面,如底色、特质等。他指出追求细节的重要性,要将人物放置在特殊场景中去表现;可以选择某个侧面、意象或场合进行集中描写,采用陈述、描写、引用引语等多种方式进行写作。他还建议在主角之外采访三至四个人,以便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并强调图片的选择要与故事场景相契合,增强报道的视觉效果。



  在互动环节,校园记者们根据日常采写中遇到的问题,踊跃发问。人文与传播学院2023级新闻学专业学子吴羽晨是大学生新闻社新闻采编工作室的一员,他对如何和采访对象深入交流感到困惑。在听了黄洪波老师的建议后,他豁然开朗。他说:“黄老师建议我以聊天的方式展开采访,保持自信,并注意观察采访环境和受访者的变化。这些建议都很实用、很有针对性。在以后的采写任务中,我会更加注意这些细节,做更加充分的准备。”


  本场讲座是我校校园媒体人进阶计划系列讲座之一。为增强我校学生记者新闻素养,提升各单位宣传人员业务能力,建设全媒体人才队伍,校党委宣传部、传媒中心举办校园媒体人进阶计划系列讲座。讲座内容覆盖新闻采写、摄影、视频、新媒体运营、视觉设计等。



[编辑:甘丽红]
[校对:王小磊 陈巧恩 樊雨昕]
[审核:彭欢]